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示公告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七次会议 第5703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陈以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林业新业态的提案”收悉。经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信阳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上游,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植被种类多,森林资源面积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72.22万亩,有高等植物2726种,森林覆盖率36.21%,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全市建有39个林业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级4处),森林公园13处(国家级5处),湿地公园10处(国家级4处),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1处),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1处),境内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为发展森林康养等林业新业态提供了天然优势。我市高度重视林业新业态发展,市林业和茶产业局印发了《关于发展林业新业态助力林业扶贫工作的意见》(信林茶文〔2020〕16号),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健康中国和促进林业扶贫为目标,以优化森林旅游环境、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丰富林下经济产品、繁荣林业碳汇市场为重点,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林业新业态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鸡公山、南湾等著名景点为先导,以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步道、林下经济、特色产业、林果采摘体验等为重点的多类型林业新业态。

        一、大力发展森林康养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全市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10处,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处,河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家单位获得“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一)加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按照“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工作要求,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亮点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依托我市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优化森林康养环境,推动全域森林康养建设,积极打造浉河区、新县为全域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6个,创建市级森林康养小镇100个。

     (二)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以申报“中国森林氧吧”为抓手,依托已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生产性道路、现有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场、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完善森林康养功能要素配置,加强交通、安全、步道、水电、网络、环保、应急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设区森林抚育、更新、造林等森林经营措施,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模式。支持森林康养与生态体育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森林健步、森林骑行、森林瑜伽、森林马拉松、户外拓展、漂流等体育运动项目示范基地。支持森林康养与保健养生、康复疗养等深度融合,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发森林自然疗养、康复康养、养生养老等服务项目。

     (三)繁荣森林康养文化体系。积极推进森林康养文化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森林康养文学、书法、摄影、音乐、影视等文化产品,丰富森林康养文化内容。依据林业、健康、卫生、养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当地红色文化,主打健康养生、红色研学等多种旅游产品,加强康养基地文娱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养生、特色养老、自然教育、森林运动等康养项目。

     (四)合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按照市委《关于印发<“健康信阳2030”规划>的通知》(信发〔2018〕10号)要求,立足信阳“一山一水一区一都”优势和特色,打造包括体育、旅游、养老产业在内的健康休闲产业集聚区。积极发展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医疗、健康养生、休闲疗养、体育健身等功能的知名健康旅游基地,把信阳建成全国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打造“森林+睡眠康养”模式,依托南湾、鸡公山、灵山等森林生态环境和医技资源,邀请信阳市中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睡眠专科进驻挂牌门诊,并与中国睡眠研究会签订合作协议,有关睡眠专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诊疗。紧紧围绕“睡好觉”这个主题,开展森林有氧运动助眠、中医助眠、膳食助眠等康养活动。打造“森林+自然疗愈”模式,依托信阳中医资源和中草药资源,设立药膳馆、瑜伽养生馆等疗愈场所。同时,推广种植核桃、紫薇、杨树、松树等有益疗愈的植被,完善森林自然疗愈体系。打造“森林+温泉疗养”模式。依托鸡公山依云温泉、商城汤泉池等休闲度假区,结合我市医药资源,科学开发新的疗养温泉区域。打造“森林+食疗养生”,依托森林健身步道和茶叶、油茶等特色农副产品资源,融入“信阳菜”,创建森林康养医疗食谱并积极推广。打造“森林+康复疗养”,借助优质森林生态和天然氧吧资源以及专业康复技术,辅助治疗疾病和康复身心。此外,逐步建立森林康养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职责分明、管理有序、措施有力的管理体制,对森林康养建设基地实行动态评估,加强对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和保护。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网络平台等培训,系统强化森林健康、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森林康养政策宣传力度,把宣传工作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吸引社会全面了解森林康养产业,形成共识,为康养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合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

        二、积极推进森林旅游

        我市林业资源丰富,加之境内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红色纪念地、古遗迹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21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60万人次以上,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

     (一)积极创建森林乡村。市林茶局紧紧围绕“绿起来”的整治目标,将创建森林乡村作为推进国土绿化的重要抓手,与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绿化行动的通知》。在乡村绿化中,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节俭的原则,逐步优化绿化美化乡村地块结构,树种、品种搭配,大力开展经济林、四旁绿化、见缝插绿、庭院美化等建设,完善提升乡村生态廊道、高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促进村庄绿化提档升级,突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农村田园特色。如光山县结合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开展“三级联创,五园同建”村庄绿化行动,利用清理出的农村房前屋后空闲地,因地制宜推行“五园模式”,2022年完成村庄绿化油茶造林1830亩。全市13个乡镇创建成为河南省绿化模范乡,荣获国家森林乡村49个、省级森林乡村38个、省级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3个、市级森林乡村73个、市级森林特色小镇81个。2020年,组织新县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固始、息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申报20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67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1个省级森林乡村。

     (二)加速龙头景区培育。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林场生态等资源优势,以森林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发展森林旅游事业。推动鸡公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南湾湖、鸡公山、西九华山、汤泉池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创建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022年争取打造10家3A级及以上景区,2023年争取打造10家3A级及以上景区,2024年争取打造10家3A级以上景区,其中固始县、息县、淮滨县创建不少于2家,其余县区创建3家以上。

     (三)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积极创建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新县、浉河区已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示范带动,支持商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光山、罗山、平桥、固始梯次创建省级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4年力争创建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已建成12条国家森林步道,其中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途经我市商城县、新县、光山县、罗山县、鸡公山管理区、南湾湖风景区等,境内线路长达260余公里。此外,天目山、息州、安山、震雷山等景区也修建有森林步道。全市各类森林步道总里程近400公里。

     (四)重点打造精品线路。合理利用资源优势,按照生态、文化与旅游等功能分区,紧紧围绕开展城市休闲游、乡村旅游、森林康养、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旅游项目,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更多的精品景点、精品线路。精心打造“重走总书记考察线路”“重走红军长征路”为重点的精品研学行之旅;以鸡公山、南湾湖、黄柏山、西九华山、大别山露营公园为重点的休闲度假之旅;以环南湾湖、司马光油茶园、西九华山茶海为重点的茶乡风情之旅;以康养、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乡村休闲康体之旅;以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环湖茶海、鲇鱼山水库、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摄影主题之旅;以百花园旅游区、博物馆以及浉河新八景、城市主题公园、郊野公园、湿地为重点的城市休闲之旅,构建经典线路慢游网络。

     (五)大力弘扬生态理念。以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创建中国(大别山)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打造中部地区“两山理论”教育培训中心,大力弘扬“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网、中青网等媒体网络报刊报道。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在完善、提升现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资源,积极宣传、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保护和传播生态文明和科普知识,增强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结合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重大节日,发放传单、举办知识讲座,普及生态知识,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先后在鸡公山、连康山、董寨、金刚台等自然保护区,南湾、金兰山、黄柏山、两河口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30余处建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以“生态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森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全面弘扬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发展林下经济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按照《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河南省林草林菌林药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明确林下经济产业定位,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增加林下经济产品供给。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489.8万亩,产值达到130.03亿元,其中林下经济种养面积共发展183.38万亩,林业企业194家、家庭林场112家、农民合作社667家,河南省信阳市十里岗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基地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一)突出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绿色空间,围绕“绿色、有机”特色,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以林药、林菌模式为特色的林下种植业,以油茶为特色的林产品采集加工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森林旅游等优势产业。如在商城县打造天麻、桔梗、苍术三类特色中药材品牌,利用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县为单位)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多样,道地药材源远流长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本地农业商标。“商天麻、商茯苓、商桔梗”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同时授予商城县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荣誉称号。光山县大力发展油茶+林下经济模式,以短养长,实行林粮、林果、林经、林蔬、林药、林菌、林禽、林蜂兼作(养)等多种模式增加林业收入。

      (二)注重示范引领。一是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引导林下产业从一家一户松散型发展模式向“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集约化模式转变,整合分散资源,带动林农参与经营,增加林农收益。二是扶持龙头,集优发展。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推动本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孵化本地林业企业,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科技扶持。三是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培育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林下经济种植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进行订单种植。让示范样板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积板发展林下经济,起到“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科技支撑。扩大院企合作,鼓励市林科所、信阳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与林业企业开展产研合作,加强林药林菌特色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质量控制、药理药效、健康产品研发等方面经费投入,推动实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大市场开拓、三产融合和新业态发展,林菌、林药产出研发食用林产品和中药药品,林药林菌生产基地与森林旅游结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形成集产业、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

       四、谋划布局林业碳汇

    (一)加强林业管理,增强碳汇能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林施策、科学经营、规范管理,解决好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全市森林资源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中幼林抚育,对现有林适时疏伐、合理采伐,减少森林自身的碳排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通过造林、再造林实现森林的有序更新,提高森林质量。注重选择寿命长、经营周期长的林木作为培育对象,通过增加森林自身活力来增加碳汇量。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切实抓好森林防灭火及病虫害防控工作,提升森林管护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合作交流,探索交易机制。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招引具备碳汇开发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共同经营开发我市林业碳汇资源,选取符合条件的国有林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至全市。加强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主体(国有林场)的指导,帮助开发主体做好林业碳汇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引导开发主体遵循碳汇项目方法学要求,合法合规发展林业碳汇项目。吸收借鉴北京、广东、湖北、福建等八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市森林资源优势,通过营造碳中和林、购买碳汇保险、发行林业碳票等林业碳汇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惠民利民富民,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三)坚持项目引领,助推发展动力。2022年3月,我省德国促进贷款碳汇林业发展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批准,获批贷款金额1.8亿欧元。其中我市申报贷款额度9500万欧元,拟开展碳汇造林、近自然森林经营、碳汇核算与交易和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等。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德国促进贷款碳汇林业发展项目为重要依托,引进吸收德国先进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措施,有效改善我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积极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林草系统在“双碳”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五、加快培育经营主体

     (一)培育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新业态建设和经营。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集体林场、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市场主体,扶持家庭林业、大户林业、集体林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3家。坚持“扶优、扶强”,按照“13710”工作制度及时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土地、人才、供电、技术等问题。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林农以土地、林权等形式入股,积极创新“林权变股权、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和林农共同受益。

      (二)拓宽营销渠道。积极探索“互联网+林业”发展新业态。鼓励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国内林(农)交易博览会、电商业务培训。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报道,拓宽我市林业特色产品营销渠道,提高影响力。鼓励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农户应用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帮助其掌握林业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扶持开拓相关林业市场。协调推进“高端国油看信阳”数字化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对油茶等林产品以及消费者进行数字化管理,构建全产业链的智慧环境和数字服务形态。充分利用举办茶叶节、油茶采摘节、森林旅游节等活动,吸引广大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其中,提高市场影响力。

     (三)加强科技服务。在先进实用和示范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上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为契机,加大培训力度。根据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需求,通过专家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班和线上服务等方式,开展林业科技帮扶。鼓励高等农林院校、林业科研机构和林业工作推广机构专家和科技人员,与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沟通合作。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林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林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信息库,促进林业人才交流。

       近年来,我市林业新业态发展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建成典型、完善、综合一体化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林业新业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效益还未充分凸显,产品开发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部门联动,强弱项、补短板,合力推进林业新业态向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林业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林业和茶产业局  联系人:张玉虎 6320813

       协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联系人:李  勇 6611056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联系人:徐  辉 6659816



2022年8月9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