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资环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的提案收悉。市林茶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办理提案工作。提案中关于信阳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精准、见的深刻,对未来信阳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路绿带’映两岸、‘一泓清波’济四方、‘一条航道’达江海”的意见建议站位高远、谋划科学、路径可行,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落实。为此,我局组织专题调研组前往沿淮干线7县区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县区林茶局、相关单位(科室)、科研院所及协办单位相关专家专题座谈会11次,分析信阳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现状、存在的困难,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现答复如下:
一、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林业积极担当作为。
市林茶系统积极履职、勇于担当,严格按照《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修复和森林信阳建设规划》、《森林信阳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河南省信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信阳市“四水同治”规划》等有关要求,科学谋划,突出质量,通过全面实施山区生态林、退化林修复、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乡村绿化美化、特色经济林、国储林、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林业建设项目,大力建设淮河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构筑淮河生态安全屏障。
1、十三五目标超额完成。按照市绿化委员会2018年6月1日印发的《信阳市淮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方案》(信绿字〔2018〕6号),2018-2020年全市淮河干支流绿化面积35552.2亩,其中淮河干流廊道绿化规划面积15312亩,淮河一、二级支流绿化面积20240.2亩。各县(区)按照方案要求,高度重视,自我加压,强化措施,奋力推进淮河干支流生态修复。到2020年底,全市共完成淮河干支流绿化面积113569亩,其中淮河干流造林绿化面积79024亩,为规划面积的5.16倍,淮河一二级支流绿化面积34545亩,为规划面积的1.71倍。
2、十四五规划顺利进展。十三五规划完成后,全市持续推进淮河干支流生态建设和修复工作,2021年全市完成淮河干支流绿化面积10900亩。2022年1月12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信政办〔2022〕5号),规划总任务17.69万亩,其中新造林4.21万亩,补植补造1.11万亩,更新改造3.03万亩,退化林修复0.47万亩,封山育林0.30万亩,森林抚育8.01万亩,农田林网完善提升0.56万亩。新建森林乡村161个;新建省级湿地公园3处。其中,2022年规划任务4.15万亩,其中新造林0.59万亩,补植补造0.32万亩,更新改造0.73万亩,森林抚育2.36万亩,农田林网完善提升0.15万亩。新建森林乡村42个,新建省级湿地公园1处,新建市级湿地公园2处。截至4月30日,全市共完成造林47.69万亩,占造林目标任务43.36万亩的109.98%,其中完成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新造林0.716万亩,补植补造0.5万亩,更新改造0.79万亩,森林抚育2.55万亩,农田林网完善提升0.168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省市目标任务。
通过淮河干支流两侧营造近自然的景观林、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分涵养林等逐步形成绿色生态长廊,增加了流域内林木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淮河生态廊道的快速推进,对涵养淮河水源、保持水土、护岸固坡、美化景观,建设沿淮生态大走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治理成效显著。
1、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我市是水利大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抗御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为信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2022年,我市规划实施除险加固水库21座,其中罗山县凉亭、方湾、高庄、长冲、谈洼、蔡里沟水库,新县芦洼、王沟、北冲、杨冲水库,浉河区胡湾水库等11座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其余10座水库计划11月底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推进罗山县九龙河彭新镇张墩至铁铺镇镇区段、新县晏家河吴陈河镇至千斤乡段、固始县羊行村王行村至杨楼村段等3个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建设,总投资9844万元,治理河长34.76公里。高质量推进了淮滨港和固始港项目建设,淮滨港占地面积1500亩,包括拥有20个泊位、年吞吐量达2080万吨的港口及物流园,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13.09亿元,前方码头设计12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量能力1080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已正式投入运营;淮河固始至省界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固始港区往流作业区一期工程等3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已由相关部门批准建设。
2、水污染防治成效突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信阳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出台《信阳市国、省、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精细化管控方案(试行)》,成立市、县两级“水环境110指挥部”;坚持月报制度,每月对地表水断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重点湖库水华防控工作的通知》,防止蓝藻水华爆发;全面开展春河两岸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和汛期水污染防控。2021年,我市治污、治水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4个,总处理能力达77万吨/日,污水收集管网约923.97千米,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处理率100%;淮河流域水环境持续向好,全市水质断面综合达标率89.84%,同比提升4.99个百分点,其中17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均实现达标,Ⅱ类水质断面10个。信阳市第一总河长蔡松涛、总河长陈志伟签发第5号总河长令,要求各县区、管理区落实属地责任,全面排查妨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保障河道行洪通畅,确保2022年4月30号前,基本完成阻水严重的违法违规建筑物,构筑物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2022年11月30日前,基本完成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动。信阳市把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管、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靠前抓。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召开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安排部署推进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目标、任务、责任,必将有力推动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加快进度。
(二)高标实施。任务就是责任,压力就是动力。各县区把国土绿化和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不断自我加压,提质增量。一是造林规模高标准。根据工作需要,各县区自我加压,大幅增加淮河生态廊道造林绿化任务,2018-2020年全市完成淮河干支流绿化面积113569亩,其中淮河干流造林绿化面积79024亩,为规划面积的5.16倍,淮河一二级支流绿化面积34545亩,为规划面积的1.71倍。2019年淮滨县完成淮河干流绿化任务1799.1亩,实际完成22238亩,是任务的12.36倍。息县完成淮河干流绿化任务1170亩,实际完成15740亩,是任务的13.45倍。截目4月30日,全市共完成造林47.69万亩,占造林目标任务43.36万亩的109.98%,其中完成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新造林0.716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省市目标任务。二是造林质量高标准。始终坚持把高质量、高标准作为造林绿化的生命线,坚持选择良种壮苗,大穴大苗造林。淮河廊道绿化苗高3米以上,胸径5厘米以上。息县、潢川县、淮滨县等县,坚持水、田、林、渠、路综合治理,大规格苗木造林,优化了树种结构,提升了农田林网的景观效果。三是造林成效高标准。突出林种结构优化,注重针叶林、阔叶林与常绿树、落叶树等林种搭配,加大混交林、乡土树种、常绿树种比例。坚持标准化、工程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造林,推进林业提质扩面增效。按照“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认真落实好林木管护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栽得上、管得住、能成活”。
(三)科学规划。《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要求,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林、草、湿,着力构建“一廊、七园(区)、多点”生态空间布局。一是合理布局。规划总任务17.69万亩,其中新造林4.21万亩,补植补造1.11万亩,更新改造3.03万亩,退化林修复0.47万亩,封山育林0.30万亩,森林抚育8.01万亩,农田林网完善提升0.56万亩;新建森林乡村161个,省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湿地公园11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9.28万亩。二是突出重点。细化了2022~2025年度目标,结合淮河干流生态廊道贯通工程、干流生态廊道提质增效工程、干流森林乡村建设工程、干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淮河沿线湿地保护工程、支流生态廊道提升工程等项目,落实重点区域生态廊道建设任务。
(四)创新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投入、市场配置、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资规模,支持淮河生态廊道绿化建设。土地流转全部由县区财政出资,每年每亩补贴600元,补助期限为4至10年不等。有的县不仅对流转土地进行补贴,同时还对造林进行补贴,如潢川县一般造林县财政每亩奖补1000元,示范带造林县财政每亩奖补1500元。通过政府的投入补贴,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淮河生态廊道建设,解决林业生态建设政府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虽然取得了取得较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与美好生活看信阳愿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都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廊道建设用地不足、质量不高、资金不够、投资渠道不多、管护责任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育结合,综合治理、区域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努力打造一条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淮河生态廊道,为美好生活看信阳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各县(区)共同努力。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专班,林业部门牵头,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建设好淮河生态廊道,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不折不扣推动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积极履行林业部门单位责任。及时科学制定建设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做好技术培训,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高水平建设淮河生态廊道,尽职尽责发展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改善民生福祉。
(三)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和廊道绿化工作。严格按照国办发明电〔2020〕24号、国办发〔2020〕44号等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扎实推进平原地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耕地建设生态廊道导致林农争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发展沿淮林下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保障淮河生态廊道造林绿化成果。
(四)持续推进不稳定达标断面水质排查整改。以“保三争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切实推动不稳定达标断面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浉河三期治理、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主体工程、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督导落实问题整改。
(五)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整治标准和河道采砂活动。对原有入河排污口实行动态监管,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进一步整改提升,排查出新的排污口纳入台账管理;加强河长制联合执法力度,完善应急机制,督促采砂场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和防范。
(六)加快项目申报和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组织谋划“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调整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储备项目库项目,积极为符合政策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大力发展淮河航运,着力提升航道等级,推动淮滨港、固始港、息县拦枢纽、淮滨至息县航运息县段、淮滨县淮上交通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潢川开发区大别山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项目落地竣工,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打造绿色高效现代物流体系。
(七)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要发挥政府投入带动引领作用,把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中进行安排。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和项目支持,统筹规划国储林、退化林修复、造林补助等项目资金。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参与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形成多元投资。
(八)加强督导,严格考评。将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对行动快、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批评问责。
衷心感谢环资委对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关心支持,欢迎您委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林业茶业局 联系人:马俊
电话:13837606855
202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