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绿化 加快生态振兴步伐”的提案收悉,由市林业和茶产业局负责办理,现答复如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根本,不断通过“绿化”“美化”等措施,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近年来,信阳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把乡村绿化美化作为建设森林信阳的一项重要工程,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全市基本做到了乡乡有精品,县县有亮点。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结合,扎实推进。一是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面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增加绿量为重点,统筹兼顾,把村庄绿化与农村环境整治、沟河池塘治理、乡村道路建设、农村土地综合利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乡村绿化美化时,充分利用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同时流转荒山林地,实行集约化种植管理,重点规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三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弘扬林业生态文化。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完善高效的农村生态经济体系、舒适的农村生态居住体系、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二、因地制宜,统筹实施。根据不同类型村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因村因地施策,分期分批推进乡村绿化建设。我市乡村绿化按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生态防护型、生态旅游型等进行规划实施。在经济条件好,农民群众收入较高的村,以生态景观型绿化为主,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经济条件一般,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将乡村绿化与林业产业紧密结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在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较差的村,以生态防护型绿化为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森林植被好、生态环境优的村,优化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游”、“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在各类型中选取基础较好的行政村作为绿化重点村和示范村,先行绿化,探索经验,示范引领。在具体实施中,把乡村绿化的重点主要放在村庄出入口、道路、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部、学校、敬老院、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和农村废弃地上。
三、严格标准,注重质量。乡村绿化时严把整地、栽植、苗木和管护质量关,加强苗木的日常管理,加强对村庄现有森林资源和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平原大苗大穴大水栽植,实现了水田林渠路综合治理;山区选择优质壮苗造林,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景观廊道和山区林业产业基地等精品工程,提升了乡村绿化水平。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村镇林木绿化率大幅提高,农村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扮美乡村家园,提升乡村文明、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乡村绿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建设轻绿化。乡村在建设和发展中,对村内外的公共和活动场所、村内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都比较重视,却忽视绿化和环境建设,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农民在房前屋后绿化的积极性不高,在田边、村边、路边、水边缺少系统绿化,乡村缺少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二是城市化倾向。一些乡村绿化中,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盲目引进外地树种,追求名贵花木,其结果是既没有城市绿化地精致和景致,也没有体现乡村简洁而生态、自然而质朴的特色与魅力。投入大、绿化面积少维护成本高。三是过度建设。一些乡村在环境建设上,盲目模仿城市的做法,公共场所过度硬化,宅间支路也往往全部硬化,增加了建设投入,破坏了生态环境。
农村的绿化建设与城市有根本区别,农村绿化工作应结合乡村实际,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实施科学绿化。我们将在乡村绿化持续做好增绿、提质和增效。一是提升绿化水平。注重挖掘绿化用地,在农家院子、房前屋后种树搞立体绿化,实现绿化无死角。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貌,与乡村振兴建设规划衔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各行业的力量,参与绿化造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做到常绿与落叶结合、针叶树与阔叶树结合,实现绿化与美化的统一,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振兴增绿提质。二是提升观赏价值。充分利用村庄周边空闲地、荒滩、荒地,栽种适应性强树种营造片林。充分利用村庄河边、溪边、渠边、塘边进行绿化,形成滨水景观带。建设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提升乡村自然景观,实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根据用各村不同实际情况,有计划的栽植观叶、观花乔灌木,注重“一村一景”,注重乡土树种的选择,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三是提升经济效益。引导群众搞好庭院绿化时注重经济结合,实现庭院林果化。结合乡村的自然条件,将绿化与农林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多种经营,积极引导建设花卉苗木、经济林基地,吸收人们到农村进行观光、采摘等。让绿化不但可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还可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有效提高乡村的品质与魅力,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度假休闲,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农村各地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生产结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奠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差异化的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您的建议合理、可行,下一步,我们将高度重视和落实好您的建议,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绿化,助力乡村振兴,尽职尽责发展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改善民生福祉。
衷心感谢您对林茶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