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辉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四级采茶工用工平台的建设”收悉。市林茶局对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经会同有关人员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茶产业是信阳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生态、富民产业。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多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茶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园面积213.8万亩,茶叶产量达7.2万吨,总产值达122亿元。全市现有茶农100万人,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2017年4月,信阳市被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毛尖之都”称号;2017年5月,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4月,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到68.86亿元,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前三位。信阳市茶产业规模、公共品牌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均位居全国前列。茶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市茶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春季采茶用工招募难是我市茶产业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213.8万亩,开采面积165万亩。按每亩茶园需0.8—1名采茶工计算,全市共需采茶工约150万人,扣除我市现有的100万茶农,需外请采茶工约50万人。每年全市通过多种固定渠道联系招聘的外地采茶工约30万人,不确定性缺口超过20万人。尤其面对今年春茶生产关键时期与疫情防控最吃劲时期重叠的不利形势,全市采茶共用工问题尤为凸显。
多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始终把解决采茶工用工问题作为茶产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及早安排,广泛动员,积极协调,多措并举,市、县、乡、村全面参与,积极配合,较好地破解了全市采茶工招募难题。
一是提前研究部署。为解决全市春茶生产采茶工用工短缺问题,每年春茶开采前,市茶产业主管部门都会印发“关于做好全市春茶生产工作的通知”,安排各有关县区提前做好采茶工招募相关工作。今年疫情期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市春茶生产用工组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县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破解全市春茶生产用工短缺问题。
二是内部充分挖潜。根据我市茶产业总体布局情况,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提高待遇,组织动员我市非产茶县区群众就近就业,临时从事采茶和茶叶加工等工作。引导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农采取“互助式”生产模式,相互协助采茶、生产,通过内部挖潜部分解决我市春季采茶工短缺问题。
三是组织专班对接。各级人社部门建立春茶生产服务专班,主动与常年合作的周边地市对接,先后组织50多个工作组赴驻马店、许昌、南阳、漯河、平顶山等地开展驻点招工,出台优惠政策,免费接送、免费培训、免费食宿、免费提供防疫和生活物资、免费为采茶工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市县(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用于茶企春茶生产贷款担保和贴息。积极协调辖区各级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流程,解决茶企茶农生产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引导协调各保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采茶工提供人身意外保险服务,由市县(区)财政进行适度补贴。
五是开展技术服务。每年从3月开始,市县茶叶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有关产茶乡镇,走访茶企业、合作社和茶农,了解采茶工联系情况,摸清用工需求,统筹协调解决。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加强采茶工培训,现场指导春茶采摘和生产工作,提高采摘效率,保证采摘标准,全力服务保障全市春茶生产工作。
六是搭建信息平台。市茶叶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及时掌握周边地区劳务输出动向,引导产茶乡镇、村及茶企、茶农利用“信阳就业招聘网”、“信阳就业招聘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布春茶用工需求信息,开展网上用工需求对接,切实解决全市采茶用工问题。
七是建立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务工办职能,发动社会力量,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区域性春茶用工服务中介组织,借助于现有的茶叶经纪人队伍,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专业化服务,广泛及时发布茶企业、茶农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茶工用工中介服务,解决茶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以实现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各级、各部门积极努力,目前我市市、县、乡、村四级采茶工用工平台和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解决了全市采茶工用工短缺问题。但以浉河区为代表的重点产茶县区由于茶园过于集中,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季节性采茶工缺口,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扩大平台宣传推介,招募信息员和中介服务人员,收集发布更多采茶用工供需信息,满足茶区用工需求,切实解决全市春季采茶工用工问题。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全市茶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全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办单位:信阳市茶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