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信阳毛尖采茶工培养的提案”收悉。市林茶局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经会同有关人员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把茶产业作为我市重点人才工程之一大力实施。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科技兴市、产业富民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是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茶产业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茶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中青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我市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升级,茶农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3.8万亩,茶叶产量达到7.2万吨,总产值达122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茶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超过200人,茶产业各类人才规模已超过25000人。其中,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于我市各级茶叶主管部门、茶叶技术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及高校,茶叶各类人才广泛分布于我市茶产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茶文化研究、网络销售等各个领域,为全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如您所提到,做大做强做优信阳茶产业,最关键的是要把茶叶做好,做好一杯茶,需要采茶人和制茶人密切配合,而采茶的质量和标准是基础,因此采茶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储备尤为重要。针对采茶工培养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破解采茶工短缺问题。随着我市茶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越来越紧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解决采茶工“数量”问题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多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始终把解决采茶工用工问题作为茶产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及早安排,广泛动员,积极协调,多措并举,努力破解全市采茶工招募难题。通过组织市内非产茶县区劳动力到产茶区就近采茶,各级人社部门主动与常年合作的周边地市对接招募,搭建信息平台网络招募,建立中介组织提前预约等措施,最大限度的解决全市采茶用工问题。
二是提高采茶工技术水平。我市各产茶县区、各茶企、种茶大户每年都有相对固定的采茶用工,多年从事采茶工作的采茶工已熟练掌握采茶技术,用工单位自行开展岗前培训,并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提高新采茶工熟练度。市、县茶叶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茶区开展技术服务,加强采茶工培训,现场指导春茶采摘和生产工作,提高采摘效率,保证采摘标准。积极开展采茶技能竞赛,建立选拔奖励机制,示范带动全市采茶工提高技术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培训项目定期开展茶叶专业技术培训。农业农村部门借助“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开展技术培训;人社部门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信阳农林学院开办“农民大学”,有针对性的对茶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市、县茶叶主管部门还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对茶企专业技术人员和茶农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开展茶叶专业技术培训,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茶叶专业技术性人才。
四是制定茶叶专业技术标准。标准是茶叶品质的基础。为规范我市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行为,加快全市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市茶叶主管部门、市场监督部门和科研院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茶叶技术标准和规范。其中,《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信阳红”行业标准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市农科院牵头围绕茶园标准化建设,茶叶采摘、加工,绿色防控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标准十余项。此外,各茶叶企业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标准。各类标准都对各级茶叶采摘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导茶企茶农进行生产。
信阳毛尖采茶工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与市场不断变化相衔接的过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和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下一步,我们将把信阳毛尖采茶工培养作为全市茶产业发展重要工作来抓,持续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全市茶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以后多为信阳茶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推动全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办单位: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