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示公告

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54391号提案的答复

李卓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信阳沿淮生态保育带 打造全域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提案收悉。经市林业茶业局与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广电旅游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们对信阳湿地生态环境尤其是沿淮生态环境的关注,对您们提出的“建立信阳沿淮生态保育带 打造全域国家级湿地公园”表示认同。
  信阳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三核”的中心之一,具有区位、交通、商贸、科教、创新等诸多优势,在抓住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过程中,应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加快建立信阳市沿淮生态保育带,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倾力打造山川秀美、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一、以林业生态建设为契机,建设淮河流域生态廊道
  为推动建设沿淮生态保育带,筑牢淮河生态安全屏障,根据实施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新要求和加快淮河生态修复的新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措施。2018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淮河流域湿地保护修复指导意见》,市林茶局制定了《淮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方案》,对我市湿地保护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淮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加造林绿化任务,加大淮河干流生态修复力度。“十三五”期间,在绿化造林中严格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要求,共完成淮河干支流造林绿化面积12.49万亩,其中淮河干流造林绿化8.05万亩,淮河一二级支流造林绿化3.59万亩,其他河流0.85万亩。通过淮河干支流两侧营造近自然的景观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分涵养林、生态修复林等逐步形成绿色生态长廊,增加了流域内林木覆盖率,为淮河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科学合理编制规划
  紧紧抓住中央强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战略机遇,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本底调查。2019 年 4 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省地矿局全力配合下,我局组织10家地勘单位,一对一对接各县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本底调查,全面查清辖区内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成果于2019年7月通过验收,为下一步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奠定基础,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积极开展信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多规合一,优化淮河生态保护区总体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保障淮河生态安全;启动信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统筹推进淮河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三、推进林业工程建设,完善淮河防护林体系
  作为淮河的上游,信阳段淮河造林绿化为淮河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结合国家储备林、长防林等林业项目,进一步推进淮河防护林休系和加快沿淮生态保育带建设,特别是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驱动,大力实施淮河生态廊道国家储备林项目,其中平桥区结合森林河南提出的在淮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500米以上树木,建设淮河生态保育带的要求,将国储林项目作为淮河流域实施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托,及时与自然资源部门对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造林用地作为生态用地做了预留和调整,截止目前,平桥区已完成沿淮片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一期工程集约人工新造林13159亩。并且通过实施淮河流域生态修复,达到了生态修复与岸线相结合、与道路管网设施相结合、与排污口相结合、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效果,一个集生态经济、旅游观光、森林景观和岸线防护为一体的森林景观带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平桥区坚决关停自然保护区矿山,实施生态修复,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17个矿业权全部关停退出,矿井、井架、生产生活用房等全部拆除封堵到位,堆料全部清理,矿区累计覆土35万方,植树628亩,30余万株,播撒草籽4吨,全面完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17个矿区的生态修复任务。下一步全市将加快推进息县等沿淮县区国储林项目进度,进一步落实淮河干流两侧流域淮河生态保育带建设和国土绿化提档升级。
  四、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加强我市淮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力度,2018年6月,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淮河流域湿地保护修复指导意见》,要求林业、环保、水利、国土资源、农业、发改、交通、城管、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形成合力,在湿地保护与修复中充分发挥作用。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工程带动战略,科学规划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包括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光山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河南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实施,包括科研监测、河道廊道绿化美化以及科普宣教等措施,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现湿地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截止目前,信阳市湿地保有量面积7.81万公顷,占河南省湿地总面积的12.43%,其中湿地保护面积2.90万公顷,共建有2个湿地保护区、9个湿地公园(包括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近五年来,我市新申报批复建设4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平桥两河口湿地公园、息县淮河湿地公园)通过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建设资金21707万元,在湿地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湿地工程项目。
  同时积极谋划推进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谋划了《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项目按“一河(淮河)、一山(大别山)、一区(革命老区)”的总体布局,划定出淮河水土环境生态保护修复单元、浉河流域水土保持保护修复单元、竹竿河流域水土保持保护修复单元、潢河-白露河流域水土保持保护修复单元、史河-灌河流域水土保持保护修复单元、桐柏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单元和大别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单元等7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共设置子项目40个,总资金106.28亿元。其中一期项目23个(2021-2023),投资51.73亿元。该项目于2020年8月通过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列入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库。项目批复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淮河生态保护区及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强有力推动淮河经济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五、紧抓淮河水污染治理,同步推进保护与治理
  为守护好我市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我市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淮河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由各辖区组织对污染源进行拉网式排查,限时分类施策抓整改,全市共排查点位26670个,共筛查问题10802个,对排查发现问题逐一梳理、交办,整改完成率达95%以上,通过后全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环比大幅提高。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新建3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水质自动监控网络。时刻监控淮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现场排查,对问题及时交办,推进断面超标问题整改。三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颁布实施《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建立河长制,制定《信阳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落实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从机制上保障淮河水质不断提升。截止2019年,全市12个国省控水质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为10个,占比83.3%,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分别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全省13.7个百分点,综合达标率为77.1%,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我市Ⅰ—Ⅲ类水质断面共11个,同比增加6个,平均达标率、综合达标率均为91.7%,均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我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其他大遗址公园建设,加强遗址基础设施、保护利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展示手段,充实展示内容,提高展示和服务水平,力争尽快将遗址建成一座集科学发掘、保护展示、旅游开放和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公园。加快编写蒋国故城、番国故城、黄国故城、息国故城保护规划步伐,启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立项申报工作,努力推进蒋国故城、番国故城、黄国故城、息国故城等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力争将上述遗址纳入《大遗址保护“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单,构建体现信阳特色的文物旅游大景区体系。坚持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传统古村落保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相结合,积极筹划淮河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红色资源保护和地方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淮河流域文化、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
  充分利用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地方特色明显的优势,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强化我市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我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2016年南湾森林公园荣获“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并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018年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2019年12月河南省林业局认定我市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森林康养基地、信阳市五曲峡森林康养基地为全省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下一步,借鉴我市成功申报康养基地的先进经验,推进淮河流域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申报康养基地项目。同时,社会林业、休闲林业、游憩等产业发展迅速。浉河区董家河湿地公园采取建立专业团队,聘请专家技术指导,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持续不断的开展优质丰产油茶基地建设、农家乐主题旅游及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打造万亩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带动周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使周边村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甜美、人文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光山县槐店乡的万亩油茶基地,距县城10公里,成为人们秋季观果、冬季观花的好去处。平桥区彭家湾乡特帮生态体验园,是一个名贵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专业生态产业体验项目,园区总投资3亿元,共流转土地6000亩,完成种植5000亩,为生态体验和康养休闲区的代表,为信阳的“城市大花园”和“康养福地”。
  七、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市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乡村旅游等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推介,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户外运动、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高品位项目,支持息县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出发地,打造罗山县北上先锋—何家冲红色小镇,融入全国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带动全市红色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一景一品或一景数品。在文旅线路上建设专题性、综合性的民俗博物馆、非遗展示馆、非遗美食体验店,开展非遗表演或展示,丰富旅游内容;推进全市红色旅游文化村建设,2020年新县作为全省试点,力争建设30个红色旅游文化村。
  下一步,我们将高度重视和落实好您们的建议,在建立沿淮生态保育带中履行林茶部门单位职责,协调各部门打造全域国家级湿地公园。尽职尽责发展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改善民生福祉。
  衷心感谢您们对林业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  
  协办单位:信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阳市生态环境局、信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