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各有关单位:
《信阳市绿美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13日
信阳市绿美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为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护、扩绿、提质、增效”为主线,持续提升全市农村道路、水系、农田林网和村庄绿化质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信阳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突出乡村特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面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林草植被,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绿化。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和营林类别,充分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宜的树种,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确保绿化成效。
坚持树种多样,植物合理配置。按照“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要求,坚持以优良乡土植物和乔木树种为主的思路,乔、灌、草、花等植物合理配置,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科学搭配,适当配置彩叶、观花、观果等植物,将造林与美景有机结合。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国、省、县等公路标准路肩培护率力争达到95%、绿化率力争达到95%以上;河、湖、渠、塘岸线适宜绿化的林木绿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适宜的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力争达到90%以上,其中高标准农田林网控制率力争达到100%;村庄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45%以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力争达到100%。
四、重点任务
(一)道路林网建设。加强对已绿化道路林网的补植补造和树种改造,提升绿化品质。新建道路要做到应绿化尽绿化。优化树种、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和林木良种,做到落叶与常绿结合、防护与美化结合,丰富绿化层次。注重道路绿化的连续性,将道路两侧绿色斑块同道路节点绿地等结合起来,做到连续贯通、层次丰富、生态优良。持续做好道路绿化和路域提质后期管养护工作。计划全市道路林网建设任务4.8266万亩,其中2024年2.5272万亩,2025年2.2994万亩。
(二)水系林网建设。通过新建和完善护堤林、护岸林,提升全市河、沟、塘、堰、坝、渠等工程管理范围外的水系绿化质量,提高水系林木绿化率,增强水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注重树种选择,选用优良乡土树种,增加乔木混交比例。计划全市水系林网建设任务2.2078万亩,其中2024年1.2724万亩,2025年0.9354万亩。
(三)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农田林网建设要求和标准,因害设防、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加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优先选用乡土树种、高干遮护树种。计划全市农田林网建设任务0.9558万亩,其中2024年0.4414万亩,2025年0.5144万亩。
(四)村庄绿化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和“废弃地、边角地、空闲地、拆违地”及村庄主次干道、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因地制宜科学绿化美化。注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古树名木等人文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传承,保持乡土特色、地域特点。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森林特色小镇创建。计划全市村庄绿化建设任务2.4781万亩,其中2024年1.2345万亩,2025年1.2436万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将绿美乡村建设纳入市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推进,并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各县、区比照成立相应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加强指导督促,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林业茶业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规划指导和组织协调职能,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林网建设,水利部门负责水系林网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林网建设。
(三)加强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依规统筹整合政策性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资金,用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激发全社会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绿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先进典型、工作经验、特色亮点,提升群众绿化美化意识。加强引导,积极推广科学绿化理念,把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切实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和永续发展。
主办:信阳市林业局 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或Chrome、360等主流浏览器访问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5000046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0028200号-1 豫公安备:41159002000116
技术支持:大河网本站支持IPv6访问